近日,兴平市纪委重点围绕整治扶贫领域违规、违纪突出问题,充分把握运用“四种形态”,创新执纪方式,增强监督实效,严格问责追究,确保精准扶贫与党风廉洁建设“两手抓两手硬,两落实两促进”。
强化“红脸出汗”不含糊。一是开展自查自纠。紧盯扶贫领域突出问题,各镇(街道)和住建、卫计、财政等职能部门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梳理统计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建立市、镇两级问题台账,针对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从制度建设、资金监管、行政监督等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查找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二是建立末位约谈制。定期召开脱贫攻坚督查约谈会,对全市脱贫攻坚督查排名靠后的镇(街道)主要负责人进行谈话,通过分析突出问题,全市通报批评,并对四个镇(街道)主要领导进行了约谈,让落后单位“红红脸、出出汗”,倒逼责任落实。取得预期的效果。
强化排查线索不马虎。建立问题线索共享机制,加强农发、财政、审计等多部门联动,定期会商对接,实现问题线索顺畅移交。发挥信访主渠道作用,关注网络、信箱等信访举报问题,及时梳理扶贫专项业务检查成果,近期,通过在市、镇两级设立有奖举报中心和12371举报专线,组建3个督查组在全市开展巡查工作,广泛收集问题线索。规范问题线索处置,及时核查处理,严格做到“无积压”、“零暂存”。其中,群众举报桑镇罗家寨村党支部书记罗科社分别向一组村民孙党育、二村村民罗军国每户违规收取国家危房改造资金补助手续费2000元,共计4000元的问题,从接到举报,到调查、再到给处分,总共只用了32天时间。
强化线索联查不手软。针对扶贫领域易发高发的虚报冒领、截留挪用、优亲厚友、基层干部以权谋私、吃拿卡要、与民争利、虚报冒领涉农资金等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高举利剑,严肃查处。通过案件包片、驻点包案、直查直处等方式,实现定向整治、定点突破,该市纪委对以往案件线索进行了大排查,责成3个镇(街道)纪委对涉及扶贫领域问题线索重新查核,把问题查清查透,彻底堵塞腐败问题漏洞,遏制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并对已查结的扶贫领域重点案件进行剖析,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
强化典型通报不留情。坚持常态化通报机制,坚决对扶贫领域立案查处的违纪违规问题进行通报曝光,做到查处一人,教育一片,通过不间断的通报曝光持续释放越往后越严、处分越重的强烈信号,让心存侥幸者闻风丧胆,促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履行“两个责任”,以决战决胜之势抓好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
今年以来,先后通过下发文件、网站发布等形式点名道姓公开通报典型案例3期15人,通报问题4件。
截至目前,已诫勉谈话11人次,党政纪立案12件,处分16人。通过积极运用监督执纪前两种形态,批评教育了一批,严肃查处了一批,强化了“不敢腐”的震慑氛围,提升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扎实推动了扶贫领域监督执纪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