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量庞大的镇馆之宝汉代古船,栩栩如生、威严耸立的秦兵马俑,文明交流的见证者汉代鎏金铜蚕,调兵遣将的信物杜虎符……5月18日,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当天,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正式开馆,这是国内首个以集中展示秦汉文明缘起、发展、贡献为宗旨的博物馆。开馆之际,记者前往探访该馆的基本陈列展,也是第二十一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之一,“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近距离感悟秦汉文明发展历程。
![](/__local/1/F1/2A/56273616C4A567AB05FB1FDF18D_623D664E_15623.jpg)
图为“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序厅雕塑。 文子玉摄
“秦汉馆的展览设计,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一次突破性的尝试,改变了以往以时间为序的历史叙事表达,整体上以大历史串联小专题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对秦汉文明进行诠释。”展览策展人秦始皇帝陵陈列展览部彭文告诉记者,展区分上下两层,由序厅、第一至六单元、尾厅8个部分组成,展线长达1194米。展览内容以秦汉两代制度的开创性为核心,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交流等6个方面,以平行的内容结构,系统梳理了秦汉文明的成就与贡献。
据了解,该展览共展出文物732件(组),其中包括汉代古船、先秦漆猪、错金杜虎符等珍贵文物。在互鉴展厅,一艘长9.71米、宽1.98米的“丝路一号”汉代木板船映入记者眼帘。作为该馆的镇馆之宝,该文物是截至目前中国发现时代最早的木板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木船船体由16条船板组成,以不同形式的榫卯相连,展示了古人高超的造船技术,也表征秦汉时期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交融的历史,是千年来中西方丝绸之路往来交流的见证。
![](/__local/C/7A/37/D083FFBB809E1388242521C9A68_ADF781A3_13DF2.jpg)
图为“丝路一号”汉代古船。文子玉摄
在动能展厅,一具由雁头、雁体、灯盘和灯罩组成的西汉雁鱼铜灯吸引参观者们驻足观看。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一副“环保灯具”,雁的腹部盛有清水,灯被点亮后产生的烟,会顺着雁的颈部进入腹内,最后溶于水,有效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__local/8/82/D9/D7AA3E9EEC3AD6ED384FC866BA1_49F8E813_19A78.jpg)
图为西汉时期的彩绘雁鱼铜灯。文子玉摄
点击屏幕就可化身秦国法官,参与判决案件,学习秦律令;点击展板下方的互动屏幕,《史记》中有关“中国”一词的含义分类清晰罗列出来……记者注意到,展览的各单元都设计了与观众互动的多媒体触摸屏,许多观众一边欣赏文物,一边点击互动屏了解文物背后的知识。
![](/__local/0/CF/E3/31FACE4051D7F2AA8CAEE77EE80_68206F91_169B4.jpg)
图为参观者在体验“人人拓汉字”活动。文子玉摄
![](/__local/9/8E/F8/14A6DF33ABB45369ABE9A68071B_FD782399_19130.jpg)
图为展板下方的多媒体互动屏幕。文子玉摄
“多媒体的应用,让人更加直观生动地感受秦汉历史进程,互动式的场景趣味十足,也更加贴近观众,帮助九游会j9登录入口首页更好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增强历史认同感。”西安市民陈先生看完展览后对记者表示。
“全方位地阐释秦汉文明的内容,仅以文物展陈是不够的。”彭文介绍,展览中多媒体装置的设计,是对展览做具体内容的延伸和补充,并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呈现,全方位地调动观众的观展情绪,以保证叙事的完整性。
“虎符分为两半,一半在君王手中,一半在军事长官手中,必须要两半合并才能执行军令……”漫步在展厅内,清脆悦耳的童声讲解不时在耳畔响起。来自西安市大雁塔小学西峰分校的杨圣锦正声情并茂地向游客讲解杜虎符的故事。“很荣幸能成为一名小小讲解员向大家介绍陕西的历史文化,我在准备讲解过程中,学习到了很多历史知识,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杨圣锦对记者说。
![](/__local/6/E5/46/5299673CD08ECFF208804FCE5D8_CF990A69_19302.jpg)
图为文博少年讲解员为参观者讲述文物。文子玉摄
“文物、技术的展示展现,核心在于传承,传承的核心则在于青少年。”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侯宁彬告诉记者,秦汉馆开展“文博少年讲解员”活动,邀请了西安市多所小学共计16名学生,对馆内的部分馆藏珍品文物进行讲解,希望通过培养青少年对古代文物的兴趣以及讲解能力,将历史文化基因灌注于每一位青少年的教育历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