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西安交通大学纪检监察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学校党委要求,聚焦构建产学研融合新模式,把党委工作部署和纪委政治监督的重点有机结合起来,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切实发挥政治监督引领和保障作用,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学校落实见效。
围绕党委部署,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一是增强政治监督自觉。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制定《中共西安交通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实施细则》,健全常态化学习机制,推动纪检干部把准吃透党中央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最新要求,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围绕学校党委工作部署,持续深化政治监督。二是具体化确定监督任务。聚焦学校党委实施“6352”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工程、构建“1121”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以及学校党委关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教融合、师资队伍等重点工作部署,强化监督检查,制定监督方案,明确监督方向,将监督内容细化为五方面14项,明确时间进度、责任分工,着力推动监督走深走实。三是落实落细监督任务。围绕学校党委工作部署,推动25家单位结合落实情况,扎实开展自查自纠,逐项推动任务落实。纪委书记带队深入6家学院、8个职能部门、3家附属医院、异地研究院等开展专项调研,通过实地走访、调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压紧压实责任,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坚持问题导向,推进政治监督精准化。一是紧盯加强基础研究。聚焦加强基础研究,会同学校党委找准制约学校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因素,推动党委完善“引才、育才、用才”队伍建设体系,制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建设的8项重点举措。同时制定纪检监察机构监督工作方案,明确监督内容,细化监督方式,提升监督质效。二是紧盯产学研融合新模式。聚焦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纪委书记带队走访6家校企联合研究院,深入了解联合研究院管理运行情况。针对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存在的问题,推动从微观、中观、宏观3个维度完善工作机制和体系,增强工作力量,凝聚各方合力,形成目标明确、导向清晰、校院联动的工作格局。三是紧盯科技成果转化。深化运用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的方式,督促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体系,推动制定《西安交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明确责任主体,完善工作机制,规范成果转化管理。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与相关单位签订廉政监督共建协议书,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措施,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健全保障机制,常态化推动贯彻落实。一是深化协同联动。完善学校监督体系,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加强与党委巡视办、组织部、宣传部、审计处、财务处等单位的协同配合,完善信息沟通、线索移送、成果共享机制,凝聚监督合力,抓紧抓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日常监督。二是营造风清气正校园环境。始终保持严的基调,强化执纪执法,2024年以来共处置问题线索15件,立案7件,给予党纪处分、政务处分7人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20人。扎实开展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通过公开通报案例、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开展专题廉政党课等方式,提升警示效果。三是推动监督长效长治。围绕学校党委制定的《关于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若干举措》,明确12项重点内容,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作为重要监督内容,将政治监督融入日常监督之中,强化全过程全链条监督。制定《二级单位纪检工作日常监督工作清单》,推动二级单位夯实17项监督内容,围绕产学研融合新模式,不断提升监督实效。
下一步,西安交通大学纪检监察机构将持续聚焦党中央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持续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着力提升政治监督实效,推动学校深入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工程,加快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学校加快建设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保障。(西安交通大学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