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会j9登录入口首页

国企职务犯罪贪污近七成 蠹虫敛财五大招数曝光
打印

  其中100人身居要职 反贪局揭秘“蠹虫”敛财五大招数——

  账外账、股权变更、企业重组……这些在普通百姓眼中颇为艰涩难懂的词在个别国企领导看来就是一张张巨额存折。北京市国资委的统计显示,从2000年到今年6月,国企职务犯罪175件,179人受到刑事处理,其中100人身居领导位置,而贪污则以68%的高比例成为“罪魁祸首”。昨天,市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张笑英向记者详细剖析了国企负责人“敛财高招”。

  ·国企职务犯罪呈现五大特点 呈智能化,国际化

   招数一:趁合并藏匿账外款

   一些犯罪分子利用国家机关在机构改革中交接工作时,将自己经手的账外款藏匿不报,等原机构解体后再予以侵吞。

   案例:原机械工业部经济调节与国有资产监督司企业财务处处长、中国物资开发投资总公司计划财务部经理、财务总监陈洪喜在1997年4月至1998年7月间,趁机械工业部撤部建局,利用掌管账外资金的职务便利,将其掌管的机械工业部账外资金近两千万元转移并购买国债盈利。调离原岗位进行业务交接时隐匿不报,日后予以侵吞。

   招数二:借改革玩股权变更

   利用国企改革之机,玩弄股权变更游戏,化公为私,侵吞国有资产。这类犯罪因涉及政策比较复杂,取证调查难度较大。

   案例:万华置业股份公司总经理冀党生在1995年至1998年间,利用担任国企领导之便,打着国企的名义注册多个公司,通过几次改变法人,将公司操纵在个人手中。1999年10月,他采取虚假手段将万华公司中的71.6%折合人民币两千余万元股份转到个人控制的3个公司名下侵吞。

   招数三:借对外贸易牟私利

   一些国企享有涉外经营权,部分犯罪分子在境外为个人牟利,大肆侵吞公共财产。

   案例:北京城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原副经理、恒万实业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李化学,在负责公司在澳大利亚、新加坡投资项目中独揽公司资金在海外运作大权,始终不向集团公司领导汇报资金运作情况。他采取直接截留公款存入个人账户和直接侵吞公司的房产等手段,共贪污国有财务一千一百多万元。

   招数四:趁重组钻空敛钱财

   企业重组后制度不健全,部分“有心人”趁机钻空子大敛钱财。

   案例:北京市仪器仪表产品销售公司经理吴文正所在企业刚刚重组完毕,吴文正和张馨瞅准营销过程缺乏监督的漏洞,私自注册两个个人公司,插入销售环节,从中加价倒卖,截留利润,予以侵吞。

   招数五:直接贪污账外资金

   一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违反财务制度,采用隐瞒经营收入、收取货款不入账或其他方式形成大量账外的机动资金或小金库,这部分资金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随意性大,且不受监管。

   案例:中国矿业进口总公司原总经理黄爱华伙同该公司财务部经理刘健红两次合谋将本公司账外款1300余万元转账后,予以侵吞。

   权威点评:牌桌成另类发财道

   “享受一掷千金的快感已经不再是犯罪的首要目的,如今的犯罪分子着意于如何让钱生钱。”在昨天召开的北京市国有企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研讨会上,市国资委纪委副书记李国锐点评了职务犯罪的新特点:犯罪动机从短期消费向资本运营转变,通过犯罪筹集经营资本,占有可以直接营利的公司股份成为理想的发财路径。

   据悉,常见的生钱之道包括炒股、投资期货,甚至通过贪污筹集赌资,在牌桌上一夜暴富已经成为“另类”的生财之道。

   整治措施:今年重治“小金库”

   “企业小金库和领导人兼职将是下一步整治重点。”李国锐昨天表示,针对国企职务犯罪的多发地带,市国资委已经开出“重招”,要求国有企业产权交易必须实行进场挂牌交易;实行财务支出两人以上签字,彻底消除以往“领导一杆笔”的历史。

   李国锐特别强调,今年市国资委将企业的小金库和领导人外出兼职列为整治核心,并重点规范企业车改、房改以及为职工购买商业保险的行为。?

文章来源:(新华网)


上一条: 国资委拟建央企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
下一条: 省检察院召开全省检察长座谈会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sitemap、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