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树,字德润,号荫堂,清代陕西武功人,进士出身。张玉树担任过山东峄县县令、胶州知州、云南临安知府等职,任上清廉勤政,很得百姓爱戴。
大概乾隆四十年(1775)左右,张玉树出任峄县县令。清代县令虽然品级很低,却是与百姓关系最为密切的基层官员。收税与断案是县令最重要的两件事,一些帮助县令收税与断案的吏员,仗势欺压百姓,百姓苦不堪言。张玉树到任后,仔细观察身边吏员的所作所为,凡有不端之举者一概罢免,当地政风为之一变,地方志记载“胥吏敛手不敢为非”。
张玉树担任峄县县令时,正值清代的“康雍乾盛世”,加以他治理有方,峄县不久就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局面。张玉树继而将精力转向发展峄县的文教事业。他常去考察乡村学校,对于通晓经书大义的学生予以奖励,对于那些文辞不佳的学生则予以责罚。
当时峄县的民间艺人出于对张玉树的爱戴,集体创作、排演了颂扬清官的“独杆轿”这个节目,如今它依然在峄县(已改为峄城区)传承着。“独杆轿”这个节目的主要道具是一根长长的竹竿,两人抬竿,竿上坐着一位身着官服的演员,竿前有两人举牌开道,一牌写着“一身正气”,一牌写着“两袖清风”,坐在竿上的演员在行进过程中悬空腾跃,即兴表演。
“视峄如家”的张玉树离任后,又去往其他地方做官,乾隆五十三年(1788),张玉树前往云南担任临安知府(府治在今云南建水)。地方志记载他在任内捐出自己的禄米数百石,设立义仓,以备荒年赈济灾民。他也十分注重水利建设,常行走在田间地头,及时修筑堤堰。张玉树在任两年,实在做了太多前人未做过的事,宵衣旰食,积劳成疾,竟卒于任上。临安百姓感念其功德,自发组织为他守灵,男女老幼皆穿白戴孝,整个临安城一片雪白,时称“临安一片雪”。张玉树为官一生,清廉自持,死后因家贫不能举葬,临安百姓争相报名、自带钱粮,将其灵柩送归武功家乡安葬。
临安一片雪,是百姓对张玉树的一片爱戴,也是张玉树清廉爱民的一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