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於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
出处:《颜氏家训·慕贤第七》
译文:与品行能力俱佳的人在一起,如同进入养育芝兰的花房,时间一久自然就芬芳;若是和品行能力差的人在一起,如同进入卖咸鱼的店铺,时间一久自然就腥臭。墨子看到染丝的情况,感叹丝染在什么颜色里就会变成什么颜色。所以君子在交友方面必须谨慎。
品读:《颜氏家训》是家训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被誉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可供借鉴的至理名言,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於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强调了选择“朋友”的重要性。
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一方面,能体现出一个人性格、志趣、爱好等个人特质,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倾向什么或追求什么?另一方面,一个人若长期与某类人接触、相处,“所与款狎,熏渍陶染”,即便“无心於学”,也会“潜移暗化,自然似之”。有关“交友”的话题自古有之,时至今日历久弥新,足见其重要性与生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要舍恶从善,一是内心必须有强大的信念做‘防护堤’,二是必须有良师益友互为提点。立志须坚,交友须慎,青年领导干部尤为切要。”领导干部之所以要谨慎“交友”,自觉净化交往环境是因为:首先,党对建设干部队伍要求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交友”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出领导干部对“德”的修炼,归根结底是对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党性修养是否过硬的考验;第二,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公权力,一些心术不正、别有所图的人极易想方设法“凑过来”、“套近乎”,假“交友”之名,行“围猎”之实,领导干部一旦防松警惕,和这些人交上“朋友”,则距离搞利益输送、腐败堕落为期不远;第三,领导干部与谁走的近、和谁交朋友,往往备受所在单位、行业相关人员的关注,并以此作为判别领导干部好恶的“风向标”而加以“迎合”,甚至对这个单位、行业和地区的风气产生影响。可以说领导干部的“朋友圈”不仅是其个人性格爱好的反映和道德水平的表征,也是展现其工作、生活作风和廉洁从政情况的一面镜子。纵观已经查处的违纪违法腐败案件,领导干部因失守“交友”底线,一步步陷入“朋友们”设置的权欲、物欲、色欲的泥潭不可自拔,拉帮结派、同流合污,大开方便之门、大搞利益输送的案例屡见不鲜,视党纪国法为“稻草人”,把公权力变成“自留地”,最终玩火自焚,一同覆灭。
倡导领导干部廉洁修身,树立良好家风,尤其要对“交友”这个看似无关宏旨的“私人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曾国藩所说 “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固然存在对内因与外因关系认识的局限,有言过其实之嫌,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力量却绝不应被忽视。古语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领导干部把住“交友”的关,捏好“交往”的度,亲君子,远小人,不仅能为自己设置一道“防火墙”,也是铺设了一条见贤思齐、从善如流的“光明之路”。
(西安理工大学 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