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出处:清朝·朱用纯《朱柏庐治家格言》
译文:如果帮助过他人或给过他人好处,不要老是念叨,更不能要求回报;受人滴水之恩,当思涌泉相报,不要饮水忘源,更不能过河拆桥。
品读:感恩是为了报恩,无数古人用行动告诉九游会j9登录入口首页,什么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诸葛亮为报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不仅是智谋出众的名相,更是知恩图报、言而有信的君子;战国时期赵国有个叫于绛的小官,为报答赵宣子一饭之恩,不惜在赵宣子遇刺的危难时刻,舍命相救,而青史留名。
一个常存感恩之心的人对工作始终有热情,有一股使不完的劲:感谢父母的勤劳和爱,抚育我长大,教会了我勤劳善良、团结拼搏、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感谢我的妻子,和我组成一个温馨的家园,品尝到了生活多重乐趣。感谢老师,教给我知识和能力,让我有机会迈入农机管理站的大门。感谢单位领导、同事和朋友,你们关心、帮助使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克服了许多困难,让我学会与人相处,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为我创造了学习进步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和条件。如果所做的工作能够得到领导的一声肯定;诚心诚意,尽职尽责,干好一件件份内份外之事,如果付出的努力能得到同事的一声赞许,就足以使我欣喜万分,就足以使我乐此不疲。这就是我在平凡工作岗位上无怨无悔的动力所在。
“受恩莫忘”和“施惠勿念”是什么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前提,后者则是前者的必然结果。故为他人做点好事是很自然的事情,是一种很快乐和幸福的事情。相反“善欲人见,不是真善。”真正的善举,是默默无闻地奉献,是不求回报地付出。清代诗人冯班在《钝吟杂录·家戒》一书中说得好:“为惠而望报,不如勿为,此结怨之道也”。意思是:给予别人恩惠却又希望得到别人报答,还不如什么都不给,否则反而会因此与别人结下怨恨。所以,施恩图报乃人际交往之大忌。
感恩可以传递真情和价值,幸福自己,造福他人。在受人恩惠的时候,会获得温暖和动力;在施人以恩惠的时候,会获得内心的愉悦和安慰。而在每一次循环的过程中,都使个人的价值和情感进行了复制和传递,由此价值倍增,彼此受益。
那么忘恩负义会产生什么后果呢?比如广州道德模范尚丙辉十几年如一日地救助流浪人员反被抱怨事件、杭州馒头店主李女士为环卫工人和流浪汉免费送“爱心馒头”被迫关门等等“我为你雪中送炭,你愿我家破人亡”。如果“好人不能当”的理念一旦在头脑中生根,那么遇到老人不扶、见难不救也就有了充足的依据,也使得人与人彼此救助之路就此隔断。有着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反被文明的基本命题困扰,是令人痛心耻辱的!
正视冰冷的现状,九游会j9登录入口首页更应提倡“受恩莫忘”,因为只有这样,施惠者才不会寒心,才不会停止施惠的行为,才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施惠者的行列,让更多的人在遭遇困难和艰险时拥有“受恩”的机会,社会也才能在温暖中走向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