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会j9登录入口首页

完整的安全体系包含哪些要素?
打印

完整的安全体系包含物理层安全、网络层安全、系统层安全、应用层安全、终端层安全、备份与恢复及安全边界的防护等。

1.物理层安全。主要包括物理位置的选择、物理访问控制、防盗窃和防破坏、防雷击、防火、防水和防潮、防静电、温湿度控制、电力供应和电磁防护等。

2.终端层安全。加强终端电脑的安全管理。终端安全指对接入网络的终端设备(主要是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和其他移动设备等)进行安全管理。内容包括终端安全策略、防病毒、防入侵、软硬件资产管理、终端补丁管理、终端配置管理、终端准入控制以及法规遵从等内容。

3.系统层安全。做好系统主机的入侵检测,针对系统主机的网络访问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外来入侵和系统级用户的非法操作行为;要做好系统主机的访问控制,系统主机访问控制提供给系统安全管理员最有效的方法,从用户登录安全、访问控制安全、系统日志安全等方面加入安全机制;要做好系统主机的安全加固,定期对服务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进行安全配置和加固,在不影响业务处理能力的前提下对系统的配置进行安全优化,以提高系统自身的抗攻击性,消除安全漏洞,降低安全风险;做好主机的安全审计工作,提供全面的安全审计日志和数据,提升主机审计保护能力,对审计数据的访问进行严格控制,加强对审计数据的完整性保护。

4.应用层安全。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化和普及,一些应用系统安全问题不断凸现出来。为了最大限度及时规避因应用安全问题带来的威胁,应抓好六个方面工作:建立应用安全基础设施;健全应用安全相关规范;改进应用开发过程;组织关键应用安全性测试;加强应用安全相关人员管理;制定应用安全文档及应急预案。

5.备份与恢复。备份与恢复是基于安全事件发生后保证灾难所造成的损失限定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并使灾难得到有效恢复的安全机制,包括数据级、应用级和业务级三个层次。参照国际标准Share78中定义的容灾系统层次划分,对不同等级的信息系统建立不同的备份与恢复机制。主要工作包括:开发容灾计划,通过对不同等级的信息系统进行容灾需求分析,确定容灾等级、RTO\RPO等容灾指标、备份策略、恢复性测试要求等,设计容灾方案;备份与恢复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建立异地灾难恢复系统和重要数据的本地备份设施。

6.网络层安全。要建立注重安全域划分和安全架构的设计。可以根据信任程度、受威胁的级别、需要保护的级别和安全需求,将网络从总体上分成四个安全域,即公共区、半安全区、普通安全区和核心安全区。针对不同的安全区域采用不同的安全防范手段。

7.安全边界的防护。边界是不同网络安全区域之间的分界线,是不同网络安全区域间数据流动的必经之路。安全区域的边界防护是根据不同安全区域的安全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防护手段,制定合理的安全访问控制策略,控制低安全区域的数据向高安全区域流动。


    上一条:无恶意内部人员存在哪些潜在威胁?
    下一条:清除木马的方法有哪些?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sitemap、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