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播网络化。由于病毒在网络中扩散非常快,扩散范围很大,不但能迅速传染局域网内所有计算机,还能通过远程工作站将病毒在一瞬间传播到千里之外。
2.利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漏洞。
3.传播方式多样。计算机病毒在网络上一般是通过“工作站——服务器——工作站”的途径进行传播的,但传播的形式复杂多样。
4.危害多样化。
5.感染速度快。在单机环境下,病毒只能通过存储介质从一台计算机带到另一台,而在网络中则可以通过网络通讯机制进行迅速扩散。根据测定,一个典型的PC网络在正常情况下,只要有一台工作站有病毒,就可在几十分钟内感染网上的数百台计算机。
6.难于彻底清除。单机上的计算机病毒有时可通过删除带毒文件、低级格式化硬盘等措施将病毒彻底清除,而网络中只要有一台工作站未能清除干净就可使整个网络重新被病毒感染,甚至刚刚完成清除工作的一台工作站就有可能被网上另一台带毒工作站所感染。因此,仅对工作站进行病毒杀除,并不能解决病毒对网络的危害。
7.破坏性大。网络病毒将直接影响网络的工作,轻则降低速度,影响工作效率,重则使网络崩溃,破坏服务器信息,使多年工作毁于一旦。
8.可激发性。网络病毒激发的条件多样化,可以是内部时钟、系统的日期和用户名,也可以是网络的一次通信等。一个病毒程序可以按照病毒设计者的要求,在某个工作站上激发并发出攻击。
9.潜在性。网络一旦感染了病毒,即使病毒已被清除,其潜在的危险仍是巨大的。据统计,病毒在网络上被清除后,85%的网络在30天内会再次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