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甘肃省在惠农扶贫领域每年投入400多亿元,但扶贫资金被贪污、挪用等问题呈多发趋势,每年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中,40%为涉农案件。该省检察院大力推行“三派出”“三公开”等制度,积极延伸拓展法律监督触角,组织几万名检察联络员“驻守”基层,紧盯扶贫领域“蝇贪”“蚁贪”,做到涉农资金流动到哪儿,法律监督就跟到哪儿,拧紧了不能腐的“安全阀”,有效地防止了扶贫资金被贪污挪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役的全面打响,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投入的扶贫资金总量明显加大。这些资金绝大部分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和领域,有力地推动了落后地区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也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了国家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
但是,被广大群众称为“救命钱”的扶贫资金,在下拨和兑付过程中,各地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基层干部利用农村群众文化水平低、维权意识不强,以及村务信息不公开等漏洞,暗箱操作、虚报冒领,侵吞国家惠民资金。一些基层乡镇站所和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挪用惠农扶贫资金,或是利用职务便利吃拿卡要,或是玩忽职守放任扶贫资金乱用、滥用,侵害群众利益。一些基层干部把惠民款变成“唐僧肉”,医疗、教育、住房、低保、社会救济等民生资金雁过拔毛。少数地方扶贫项目从申报、考察、招标、实施、验收、报账、审计等各个环节,相关工作人员等能贪就贪、能占就占,且花样繁多,“窝案串案”多发,有“全军覆没”现象。
这些问题警示九游会j9登录入口首页,甘肃省法律监督的实践启示九游会j9登录入口首页,扶贫资金流到哪儿,监督就要跟到哪儿。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从严教育管理基层干部,促其公正廉洁办事;基层政府做到专款专用,增加扶贫工作透明度,用公开倒逼扶贫资金管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肃查处扶贫领域各类违规违纪问题,确保扶贫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在扶贫资金使用监督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是陕西已经全面推行的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村民监督委员会是常设在村“两委会”身边的“纪检委”,对扶贫资金的监督具有最直接的优势。村民监督委员会将扶贫资金使用情况作为村务监督的重要内容,睁大眼睛、伸长耳朵,随时随地主动发现村“两委会”成员在扶贫资金评定过程中是否存在优亲厚友、套取冒领现象,是否按规定公开扶贫资金发放情况,公开内容是否真实全面。从而及时堵塞漏洞,斩断染指扶贫款的“黑手”,管住“微权力”,防止“微腐败”成为“大祸害”,让扶贫资金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