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会j9登录入口首页

落实“三个助力”需精准问责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今年2月,陕西省委要求,“要围绕全省大局,积极助力精准扶贫脱贫、生态环境保护、规范市场秩序,为追赶超越营造良好环境。”如何确保省委“三个助力”要求落地生根?笔者认为要从三个方面实现精准问责,才能有力有效落实“三个助力”。

一是用好“四种形态”,实现精准问责。当前,基层纪委执纪问责工作不同程度存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问责困惑、“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问责不精准问题。笔者以为,要把握运用好执纪问责“四种形态”,只要基层党组织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事事坚持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给干部一开始就戴上紧箍咒,注入清醒剂,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基层纪检部门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事事坚持挺纪在前、主动监督,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恰当运用谈话提醒、诫勉督导、责令纠错以及组织处理等措施,就能有力阻止干部继续犯错、违纪违法。前两道防线筑牢了,就会发挥决定性作用,自然解决了基层纪委最困惑的问题。

二是落实“三项机制”,推进精准问责。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顶层制度设计的责任压力已经传导到基层,取得了一定震慑效果,同时不难读出基层干部对问责精准性的担忧和期望。以脱贫攻坚工作为例,省委要求“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因村因户因人施策”,这就要求广大基层干部突破按部就班的惯性思维,积极探索,务求实效。既然是探索,就可能失败,就要在问责中区别对待!同时,由于有些脱贫攻坚政策在实践中不好把握,且不断增加新要求,导致基层无所适从,疲于应付,也埋下问题隐患。如何消除副作用,提升正能量,为真扶贫、扶真贫的实干家撑腰打气?全面有效落实“三项机制”是当务之急。尤其是在运用《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办法》中,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发掘典型,提炼案例,现身说纪,广泛宣传,形成常态,产生反响。从而使容错纠错机制成为当前精准问责的有益补充和有力支撑,开创基层党员干部创新干事、担当作为的生动精彩局面。

三是聚焦“主业主责”,保障精准问责。当前,脱贫攻坚、生态保护、市场规范等“三场硬仗”的主战场都在广大农村和社区,而作为“上接纪委、下接民意”的桥梁,最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最能代表广大群众呼声的村级(社区)监委会,却普遍存在不务正业、责任缺失、履职缺位、监督乏力,的突出问题,更有甚者,利用其管理村级事务的机会谋取私利,造成恶劣影响。因此,基层党委和纪委应该切实加强对监委会工作的领导,通过开展培训、管理和考核,建立监委会主任月报告、监委会主任年度述职述责等制度,理顺工作关系,聚焦主业主责,强化干部素质使其“能监督”,明确操作规程使其“会监督”,完善制度办法使其“善监督”,强化组织保障使其“敢监督”,努力激发内生动力,把监委会真正打造成党和群众的“千里眼”“顺风耳”“连心桥”“防火墙”。同时,将广大群众作为党外监督的主力军,围绕群众是否满意,畅通监督渠道,拓宽监督事项,创新监督方式,形成监督常态,为纪检监察机关实现精准问责、落实“三个助力”要求奠定坚实基础。


上一条:一视同仁 还市场主体平等地位
下一条:扶贫资金使用权力和责任必须对等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sitemap、网站地图